1、零部件檢驗不可漏
通常,維修人員在分析故障時,絕大多數(shù)都不會去懷疑剛修好的零部件,但有時故障原因卻恰恰出在這些零部件上,給維修工作帶來不少麻煩和損失。
例如,一臺上海120A型推土機在作業(yè)時發(fā)現(xiàn)油底殼已進水,維修人員檢查的結果是,因發(fā)動機的機油冷卻器凍裂所致。將其送專業(yè)焊修點修復,取回時焊工師傅告知:該機油冷卻器已修好且已做過水壓試驗,使用不會有問題。于是,維修人員在沒有做任何檢查的情況下直接將該機油冷卻器裝回發(fā)動機,但啟動后故障依舊。此時,維修人員認為機油冷卻器剛修好,不可能有問題,問題可能是缸體或缸蓋有裂紋、氣缸墊燒蝕、氣缸套封水圈損壞等??墒?,拆檢后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這些問題。但他們認為沒有發(fā)現(xiàn)問題不等于真的沒有問題,故還是堅持更換了缸墊和封水圈。再次裝復試機時,故障依舊。這下可把維修人員搞糊涂了,故障原因究竟在那里呢?原來,焊工師傅在組裝焊修好的機油冷卻器的芯子與外殼時,不知道已將其端頭的密封圈壓壞了,而且也沒做水壓試驗,可維修人員卻對“機油冷卻器已修好”深信不疑。因此在維修工作中,對修復后的零部件一定要經檢驗后方可裝配。
2、避免盲目拆卸
盲目拆卸有害無益,往往舊病去不了還會添新病,因引,排除故障時不能性急瞎拆亂卸,待找到故障原因后再動手不遲。
一名裝載機駕駛員向修理工反映,他開的機器變速器油溫高,行走無力甚至有時不能行走,并堅持認為是變矩器和變速器內有問題。于是修理工就輕信了駕駛員的判斷,未經任何檢查、分析便分解了變矩器和變速器,結果未發(fā)現(xiàn)異常,但裝復后試機時故障依舊。最后查到的原因是,變速泵至油箱之間的濾網因過臟而堵塞,使變速泵吸油不足而引起油溫升高,導致變速壓力過低、行走無力。
一臺ZL50型裝載機機裝配的6135k-9a發(fā)動機大修后,在作業(yè)時水箱頻繁“開鍋”,且機油溫度過高,作業(yè)一段時間后,即使加大油門機油壓力也只能達到0.1MPa。維修人員認為,故障原因可能是水箱過臟、軸瓦配合間隙過大或未換用夏季機油等所致。于是清洗水箱、重新配瓦、更換夏季機油,但故障依舊。最后查出真正的原因是:該發(fā)動機的風扇裝反,導致水箱散熱不良,從而引起頻繁“開鍋”機油冷卻器在高溫水的循環(huán)下失去了冷卻作用,造成機油溫度過高,使機油粘度和壓力降低。
3、從經驗中尋找簡便方法
排除故障時,要學會講究方法技巧和動腦筋,不斷積累經驗教訓,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例如,一臺TL180A型輪式推土機裝用的是6135型柴油機,如果懷疑其油底殼進水是缸蓋裂紋所致,是將缸蓋拆下來檢查呢?還是將發(fā)動機邊蓋打開觀察呢?很顯然,后者無需拆卸、簡單方便,即使發(fā)動機以怠速運轉,借助手電的光觀察發(fā)動機缸壁有無水珠流下即可,如果缸蓋有裂紋,通常冷卻水會經活塞頂、氣缸壁順流而下,只要仔細觀察便能發(fā)現(xiàn)。可前者卻要經過很多復雜的工序才能判斷出缸蓋是否有裂紋。
4、熟悉技術標準
維修工作技術性較旨,可有的修理工作在維修時隨意性較大,對執(zhí)行技術標準打折扣,不遵守維修規(guī)程,造成較大損失。
例如,有的修理工不按規(guī)定的順序和扭矩擰緊缸蓋螺栓,極可能造成缸蓋變形;隨意調整液壓系統(tǒng)的壓力或去掉一些應安裝的濾網,結果使系統(tǒng)工作失常、密封件損壞;裝配時,對零部件的配合間隙把握不準,或不注意裝配順序和裝配記號,導致多次返工;在零部件的精度達不到要求的情況下也進行裝配,甚至型號不符的零部件也勉強使用等。如此造成的修理損失難以計算,可見維修中嚴格執(zhí)行技術標準和維修規(guī)程極其重要。
5、正確使用工具
在維修工作現(xiàn)場,多數(shù)修理工往往片面地強調任務重、時間緊,對所用的工具隨意性很強,實則是怕麻煩、圖省事,不講科學性。例如,不用扳手而用鉗子拆卸螺母,不但螺母沒擰下來還被擰禿了;拿改錐當鏨子用,將改錐砸壞;該用銅錘或氣錘時,順手抄起鐵錘就敲擊等。所有這些行為往往會導致零部件損壞、變形,甚至使其接觸面的密封失效等。
總之,正確使用工具是做好維修工作的前提。
客服熱線:
